En

西部儿童的“温暖守护者”-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向波

2021-08-18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同时,“中国医师节”对于加强医师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也拥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2011年至今,爱佑慈善基金会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救助困难家庭大病患儿。截至目前,双方已帮助1,200余名大病患儿完成手术,陪伴患儿及其家庭度过艰难的治疗时光。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向波目前主要从事小儿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同时带领科室在小儿肝脏移植和微创外科领域不断开拓创新。2016年开始,向波所在的科室已累计救助500余名来自爱佑晨星——大病患儿医疗救助项目的孩子,其中很多孩子,都是向波做的手术。


1.JPG


因为孩子不想像父母一样也做一名医生,向波着实有点失望。


由于职业属性,医生通常陪伴家庭的时间很少,这是很多医生不愿自己孩子学医的原因——事实上,这也正是向波的孩子不愿当医生的根本原因。不过向波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想法却不太一样,他们很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医学事业,尽管这个职业让向波在父母相继生病时都无法亲身照顾,但他从不后悔,并非常自豪于自己成为了一名医生。


2.JPG


“这是一个受人尊敬,能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性职业,同时,又带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素养,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向波说。


他对医学一直充满热情,且对其前景保持乐观,而这种情绪,也常常能打动和感染他的病人及其家属。


传统与多元

3.JPG


向波的祖辈‍‍是中医,且在其老家小有名气,这让向波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心怀向往。后来,因为家里有人生病,向波更是坚定了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理想。所以1990年考大学时,他很自然地就选择了医科大学。


向波自言,因为喜欢挑战,并且愿意不断向更高的平台攀登,他的求学经历看起来比较“复杂”。


大学本科,向波就读于位于家乡的重庆医科大学,读书时就对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都赫赫有名的华西医院非常向往。所以本科毕业后,1997年,他又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4.JPG


2000年硕士毕业后,向波留在了华西医院。不过他一直记得自己研究生阶段的英文老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医生的英文是doctor,和博士同享一个单词,这也意味着,医生需要是一个很博学的人,甚至医生的学历起点应该至少是博士。这让向波有了继续求学的打算。


不过,希望更宽广地扩拓展视野的向波没有继续选择在华西读博士,彼时,对外开放的氛围已经很浓郁了,向波也想去外面看看。最终,他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


此时的向波对中国内地方兴未艾的微创外科产生了兴趣,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更小的手术创伤、更美观的手术切口,治疗更复杂疾病。但彼时,内地在这方面尚处起步阶段,而在小儿微创外科领域,‍‍当时做得最好的‍‍还是华人,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杨重光教授,就是世界小儿外科‍‍微创界的一位权威,还曾做过该领域的协会主席——向波读博士期间,正是拜入杨重光教授的门下。


5.jpg


向波坦言,读博期间,算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个“艰难时刻”。因为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做科研,很长一段时间,向波的课题研究进展都达不到他期望的结果,这让他曾经产生过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想过放弃,“干脆回华西继续做小医生算了”。不过,在导师和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向波最终坚持了下来,顺利完成课题毕业。“如果闯过这道坎,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么想来就坚持了下来。”向波总结道,“我觉得坚持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6.JPG


向波很庆幸自己拥有这么丰富的求学经历,这也让他至今受益匪浅。各有所长的不同学府不仅让他掌握了多元的知识体系,也让他浸淫到了不同的文化。“我的本科,沿袭的是海派作风,做事非常严谨;华西医科大学则有浓厚的拼搏创新精神,且对医生这项职业有很强的自豪感;而我在香港则接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科技,比如机器人手术。”而这些特质,如今都被向波充分吸取,并融会贯通运用到了如今的职业生涯中。


华西精神引领方向


7.JPG


2006年博士毕业后,向波留在威尔士亲王医院做了两年的高级研究助理,2008年回到华西医院,当年3月即升任小儿外科主任。


8.JPG

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创始人、奠基人胡廷泽教授


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可以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1960年,中国小儿外科界的泰斗级人物胡廷泽教授在北京儿童医院完成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后,来到华西医院建立了这个科室,由此,它也成为西南地区较早成立的小儿外科。而早在30年前,这个科室已经在儿童外科领域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覆盖: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关节矫形外科、新生儿外科、小儿普胸外科、儿童肿瘤外科等等学科俱全。


9.JPG


每年,华西小儿外科操作的需要全麻的大型手术在1万台次左右,如果加上门诊手术,则会达到一万二三台左右——这在西南地区是体量相当庞大的,所以华西小儿外科也是全国最早的6个小儿外科博士点之一,并且是国家小儿外科住院及专科医生规划培训基地。


而力图治疗西南地区的绝大多数‍‍疑难重症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辗转就医,也是华西的一个目标。为此,它还在帮助培养西部的医生。例如通过和爱佑慈善基金会和上海浦发银行的资助,华西小儿外科已经帮助培训了西部10个省市的超过200名小儿外科医生。


10.JPG


如今,华西小儿外科的发展重点主要是疑难危重疾病。具体方向上,一是微创及机器人手术,二是器官移植——华西小儿外科是外科界能够开展器官移植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三是要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质量,减轻病人在医院内停留的阶段,尽量在24小时内‍‍完成其入院和出院的过程,从而让病人‍‍更‍‍快恢复,回归日常生活。


11.JPG


此外,创新也是向波他们的一个发展重点,华西医院特别鼓励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比如针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如果两侧髋关节同时脱位,很多医院通常会先做一侧的复位,隔几个月后再做另外一侧,而华西医院通过摸索,如今可以做到两侧髋关节同期完成复位,这也成为其标志性的创新临床技术之一。目前,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还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专攻一些复杂课题,眼下的一个重点就是研究儿童先天性结构畸形的遗传背景,其目标是通过产前基因筛查等手段,及早发现潜在风险,促进优生优育。


除了这些专业领域的成果,更让向波自豪于自己“华西人”身份的还是其人文精神。在华西小儿外科,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令人感动的故事。


12.JPG


让向波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例病患是来自云南偏远县城的一对农民夫妇,妻子在当地医院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然而却是一对连体婴儿,而且是胸腹部的连体,属于该类型中比较难处理的重度病例。凭当地的医疗条件当然无法实行分离手术,那里的医生告诉夫妇俩,只有去华西医院,孩子才能活下来。


接手这例病患后,向波他们立刻启动了紧急救助程序,‍‍减免了患者的所有治疗费用,转而由华西医院‍‍承担‍‍——要知道,为这样的连体婴儿做分离手术,治疗费用将达到‍百万级,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承受不起。‍‍


13.JPG

受华西医院成功救治的连体患儿华华、西西和胡廷泽教授


如今,这两个成功分离的孩子小学已经快毕业了,每隔一两年,家长和孩子都会拿着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到医院看望向波他们,甚至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取自“华西”二字。


“一个偏僻地区的不知名医生的推荐,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任,医生能够得到病人和同行的这种认可,实际上是对我们最高的认可。”向波说,“华西的文化特点就是向心力和执行力非常强,这也让我们作为华西的一员非常骄傲,我们会更加爱护这个平台,也更愿意为这个平台添砖加瓦。” 


“温暖的”儿童守护者


13.JPG


向波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小儿外科医生,因为这项职业能给他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在他看来,不同于成人疾病,大多数的儿童疾病都属于良性疾病,即在胎儿孕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构畸形,它们多可以通过治疗彻底根除隐患,即使是儿童的恶性肿瘤,因为大多是胚胎原型肿瘤,也不同于成人的侵略式增长,而是膨胀式的生产,‍‍‍‍切除后,效果也会比成人好得多。“所以治好一个病患,这个疾病对这名患者的影响就基本能解除了,也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向波说,“大多数情况,我们是有足够信心攻克这些疾病的。”


14.JPG


由于地处西部地区,向波的患者经常来自贫穷家庭。曾经一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年轻父母,未婚就生下了一个患有胆道闭锁的婴儿。让向波非常动容的是,尽管二人仅20岁出头,家庭条件也不好,但非常坚持要救孩子。因为婴儿的疾病会导致肝功能迅速衰竭,年轻的爸爸还主动提出切一块自己的肝脏为儿子做器官移植。


华西医院对他们也采取了多种救助方式,减免了大部分治疗费用,并通过爱佑慈善基金会资助了一部分资金。此外,这个家庭需要的用于术后抗排异反应的药物逐渐也纳入了医保体系,也大大减轻了他们每月的经济负担。


15.JPG


对于向波来说,医生这个职业首先是科学性、技术性的,需要以尊重科学为前提,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温暖”的职业。“要知道,病人来找医生‍往往都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跟病人之间可是过命的交情。”


而让向波最难过的莫过于看到很多家庭失去信心,自己放弃了治疗。所以每逢遇到患儿病情特别复杂,或者家庭特别困难的,即使不是向波操刀手术的病人,他也都会亲自出马和患者家属沟通,让他们在充分了解其采取的医疗行为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说服他们让患儿继续治疗,并尝试用自己的坚持和热情感染他们。


16.JPG


向波自认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他说,职业生涯中当然也免不了遇到坚持治疗但最后仍未能救治的患儿,但多数情况下,家属仍然会对他充满感激,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他尽力了。“若干年后我回想起来也会问心无愧,因为我没有放弃。”稍顿,向波补充道,“其实这个道理,对于任何行业都适用。”


医者仁心

本期人物特写

1.JPG


向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会长,成都市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学杂志》编委。2006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起开始担任小儿外科主任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小儿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同时带领科室在小儿肝脏移植和微创外科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在他的带领下,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胆总管扩张症及胆道闭锁,脾脏疾病以及部分腹部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常规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他同时负责华西医院的小儿肝脏移植项目的开展,目前已成功开展小儿肝脏移植超过100例,并成功领导一例连体婴儿的分离手术。科学研究方面,向波教授主要从事消化道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小儿腹部微创外科的研究和小儿肝脏移植的研究,在这些领域的国际期刊发表了SCI文章20余篇。作为主研承担省部级课题两部,校级研究课题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