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情绪课和儿童主任的陪伴,渐渐治好了他的分离焦虑

2024-12-06

父母离异时,阿吉(化名)还不到5岁。年幼的他并不懂离婚的含义,只知道从那天开始,睡前再没有妈妈温柔的拍抚。失去了妈妈的陪伴,阿吉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经常大声哭泣、情绪崩溃,奶奶无奈地说:“他老是哭着喊妈妈,一时半会儿哄都哄不住,饭也不吃,非要等妈妈回来。”


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早期的心理现象。当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例如母亲与其他最亲近的照养人,或从家庭环境分离后,部分孩子会出现的过度焦虑和不适。程度较轻时,孩子会感到沮丧伤心,睡觉时做噩梦。如果不及时干预,会表现得像阿吉一样,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比如哭泣、愤怒,想要寸步不离依恋对象,需要依恋对象的陪伴才能入睡。


那时,阿吉的爸爸也在外地打工,无法陪在他身边。儿童主任对阿吉的情绪崩溃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明白仅靠言语安抚不足以缓解阿吉的焦虑,需要用更多陪伴的时间帮助阿吉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于是,儿童主任增加了入户干预服务的频次,每次都会带上好吃和好玩的,给阿吉和他的两个姐姐一起讲故事、做手工游戏,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表达情感。渐渐地,阿吉在他的陪伴下笑容多了起来,白天不会总是哭喊着要妈妈。


12.6(1.jpg

儿童主任开始经常来阿吉家,陪他聊天、玩耍


但是每到夜晚,阿吉依旧会因妈妈不在而情绪低落,奶奶只能不停安抚。“白天好一点,晚上他还是睡不着,老是想妈妈。”奶奶心疼地说。儿童主任意识到,仅靠白天的陪伴无法完全填补父母离异给阿吉内心带来的情感缺失。阿吉需要的是找对表达情绪的方法,勇敢面对妈妈离家这件事,学会给自己建立安全感。于是,他让阿吉的姐姐把阿吉带到儿童之家,一起参与爱佑安生项目开发的情绪课程——“开心课”。


课堂上,儿童主任通过生动趣味的互动,帮孩子们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阿吉还小不会写字,就用一幅幅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他在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上“让我最开心的事”那一栏画了6个小人手拉手。儿童主任问:“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阿吉回答说:“是爸爸、妈妈、奶奶、姐姐们和我永远在一起。”


儿童主任耐心地告诉阿吉:“妈妈虽然现在不在身边,但她一定很爱你。想念妈妈是很正常的事情,想她的时候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或者跟奶奶和爸爸说说。‘想念’在心里待久了也会变成大怪兽,把它说出来会好很多。”阿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12.6(2.jpg

儿童主任成了最常陪伴阿吉姐弟三人的大人


今年暑假,阿吉的爸爸在工地意外受伤,暂时回家休养。阿吉和姐姐们很开心爸爸可以陪着他们,但一看爸爸拄着拐又十分担心。儿童主任安慰孩子们说:“平时多听爸爸的话,爸爸的病会好得更快些。”


安抚孩子们的同时,儿童主任也不忘提醒阿吉爸爸趁着这段时间多陪伴孩子们,用耐心和理解包容孩子们在父母离异后特殊的情绪需求。儿童主任也建议阿吉爸爸多让孩子们和妈妈通通电话,让他们知道即使父母分开了也没有失去家人的爱。“这段时间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比如哭泣、叛逆或是固执,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家人,我们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之后的每次入户干预,儿童主任都像是来“检查作业”了,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好好吸收和运用情绪课里的知识。那天,儿童主任一进门就看到阿吉趴在桌上画画,他一边画一边说:“我画的是妈妈,爸爸说等我画好了就拍照发给妈妈。”画里,阿吉妈妈穿戴着美丽的传统服饰,“妈妈说彝族新年的时候回来看我们!”阿吉兴奋地跟儿童主任分享前一天和妈妈的通话,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12.4(3.jpg

今年彝族新年,阿吉穿着爸爸买的新衣服和妈妈团聚了


学会面对离别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在儿童主任和情绪课的帮助下,曾经“哭唧唧”的阿吉学会了用画笔描绘对妈妈的思念,懂得将情绪说出来,不再是只沉浸在孤独与焦虑中,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与内心的力量,接纳和释放离别给内心带来的波澜。希望所有身处困境的孩子,也都能够学会如何与情绪相处,爱佑安生项目会努力帮助他们理解成长中的种种离别与变化,带着爱与希望踏上前行的路。